特高壓+智能電網 中國邁向能源互聯之路
發布時間:2016-10-17
10月12日訊,我們知道,中國75%以上的能源資源都在西部北部,而負荷中心主要在中東部,兩者之間距離兩三千公里,中國所獨有的特高壓輸電技術不但解決了東部用電問題,還解決了東部大量建設煤電造成污染的問題。這一技術為全球再生能源基地開發提供了現實的技術方案和運行經驗。比如像撒哈拉大沙漠,或者一些大型風電基地,如果儲能技術能夠商業化應用,就可以把它們開發出來,通過特高壓技術輸送到幾千公里以外,實現更大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
目前,中國國家電網已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壓工程,在建“四交六直”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17條特高壓輸電線路長度超過2.9萬公里;依托大電網發展新能源,國家電網新能源并網裝機已突破1.4億千瓦,成為世界風電、太陽能發電并網規模最大的電網;如今,我國特高壓技術已經成為世界標準,中國憑借自身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的領先優勢已經成功走在世界的技術前沿,并且在世界其他地區都有了廣泛的應用。
互聯互通的核心,在于信息化與自動化的深度融合,其定位是為國家電網公司提供智能化的支撐,支持其為客戶提供更好的能源服務的解決方案。而“互聯網+”智能能源是國家力推的能源發展方向,是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國家電網以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作為工作重點,推進中俄、中蒙、中巴的電力聯網工程建設,實現中國技術和管理的輸出,未來擬重點在歐洲、美國及非洲布局海外業務。
由此,基于中國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的技術創新,只有不斷加快構建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的能源互聯網,大力推進與周邊國家的電力能源緊密合作,才能不斷邁向能源互聯互通的新境界。應該說,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為全球能源能源互聯互通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典范。